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

文言文賞析五 --《 論四端》孟子


《論四端》   孟子


 孟子曰:“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。先王有不忍人之心,斯有不忍之政矣。以不忍人之心,行不忍人之政,治天下可運之掌上。 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,今人乍2見孺子將人于打,皆有怵惕惻隱3之心--非所以內交4于孺子之父母也,非所以要譽5于鄉 党朋友也,非惡其聲而然也。由是觀之,無惻隱之心,非人也;無 羞惡之心,非人也;無辭讓之心,非人也;無是非之心,非人也。 惻隱之心,仁之端6也;羞惡之心,義之端也;辭讓之心,禮之端 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人之有是四端也,猶其有四体也。有 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,自賊者也;謂其君不能者,賊其君者也。凡 剛端于我7者,知皆擴而充之矣,若人之始然8,泉之始達。苟 能充之,足以保9四海;苟不充之,不足以事父母。”



【注釋】    

 
1.不忍人之心;怜憫心,同情心。
2.乍:突然、忽然。
3.怵惕:惊懼。側隱:哀痛,同情。
4.內交,內交即結交,內同 “納”。
5.要(yao)譽:博取名譽。要同“邀”,求。
6.端:開端,起 源.源頭。
7.我:同“己”。
8.然,同“燃”。
9.保:定,安定。

1.主旨?
 2.一個比喻
3.正反立論的方法
人性本善:
正面

反面


擴充四端的重要:
正面

反面

4.   評論作者的觀點

1.人有四善端
2.舉例論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5.
孟子的見解合理。他所舉的「孺子將入於井」一事極具代表性,在日常生活中,不難發現相近的例子,例如我們聽到一些不幸的新聞消息,會感到難過,這些都能證明人有惻隱之心。
 答案:例:1.日本311地震引發災難式海嘯途人捨己救人的事跡
  
    2. 2012年香港南Y四號及海泰號相撞後的感人事跡
 



6.
語譯
孟子說: 「每個人都有憐憫別人的心。先王因為有憐憫別人的心情,於是實施了仁政。憑着憐憫別人的心情來施行仁政,治理天下就像把它放在手掌上玩弄般容易。我所以說 每個人都有憐憫別人的心,道理在於:假如現在忽然看見一個小孩子快要跌進井裏,任何人都會有驚懼、同情的心。這種心情的產生,不是為了要和小孩的父母攀結 交情,不是為了要在鄉里朋友中博取名譽,也不是因為厭惡小孩的哭聲才這樣做。如此看來,假如人沒有同情之心,簡直不是一個人;如果沒有羞恥之心,簡直不是 一個人;如果沒有禮讓之心,簡直不是一個人;如果沒有是非之心,簡直不是一個人。同情之心是仁的開端,羞恥之心是義的開端,禮讓之心是禮的開端,是非之心 是智的開端。人擁有這四種善的始端,就如他擁有四肢一樣。擁有這四種善的始端卻認為自己不行的,就是自暴自棄的人;認為他的君主不行的,就是貶抑他的君 主。凡是自覺擁有這四種善端的人,如果曉得把它們擴充起來,便會像剛剛燃燒的火,和剛剛噴湧的泉水。假如能夠擴充,便足以安定天下;假如不能擴充,便連奉 養父母也不行了。」

2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