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8月8日 星期三

文言文賞析一《西湖七月半》張岱

由於我的高中學生總是說找不到繁體字的文言文賞析,因此我會在這個網誌裡新增文言文的原文及譯文。至於應該記下的字詞解釋,我也會儘量畫上標記,讓同學們可以自學及提升閱讀能力,以應付公開考試。
西湖七月半    張岱

西湖七月半,一無可看,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。看七月半之人,以五類看之。其一,樓船簫鼓,峨冠筵,燈火優傒, 聲光相亂,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,看之。其一,亦船亦樓,名娃閨秀,攜及童孌,笑啼雜之,環坐露臺,左右盼望,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,看之。其一,亦船亦 聲歌,名妓閑僧,淺斟低唱,弱管輕絲,竹肉相發,亦在月下,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,看之。其一,不舟不車,不衫不幘,酒醉飯飽,呼群三五,躋入人叢,昭 慶、斷橋,嘄呼嘈雜,裝假醉,唱無腔曲,月亦看,看月者亦看,不看月者亦看,而實無一看者,看之。其一,小船輕幌,淨几暖爐,茶鐺旋煮,素瓷靜遞,好友佳 人,邀月同坐,或匿影樹下,或逃囂裡湖,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,亦不作意看月者,看之。
杭人遊湖,巳出酉歸,避月如仇。是夕好名,逐隊爭出,多犒門軍酒錢,轎夫擎燎,列俟岸上。一入舟,舟 子急放斷橋,趕入勝會。以故二鼓以前,人聲鼓吹,如沸如撼,如魘如囈,如聾如啞。大船小船一齊湊岸,一無所見,止見篙擊篙,舟觸舟,肩摩肩,面看面而已。 少刻興盡,官府席散,皂隸喝道去,轎夫叫船上人,怖以關門,燈籠火把如列星,一一簇擁而去。岸上人亦逐隊趕門,漸稀漸薄,頃刻散盡矣。
吾輩始艤舟近岸,斷橋石磴始涼,席其上,呼客縱飲。此時,月如鏡新磨,山復整妝,湖復頮面。向之淺斟低唱者出,匿影樹下者亦出,吾輩往通聲氣,拉與同坐,韻友來,名妓至,杯箸安,竹肉發。月色蒼涼,東方既白,客方散去。吾輩縱舟,酣睡於十里荷芝之中,香氣拍人,清夢甚愜。
【注釋】
 峨冠:高帽子。
 優傒:優伶,演戲的人。傒,通「奚」,僕人。
 孌:音孌,俊美的男童。
 弱管輕絲:輕柔地吹奏樂器。管,吹奏樂器,如簫、笛之類。絲,指彈撥樂器,如琴瑟之類。
 竹肉相發:樂音歌聲齊出。竹,指管樂器。肉,指歌喉。
 :音幘,古代男子的頭巾。
 唱無腔曲:唱著不成調的曲子。
 輕幌:輕細的帳幔。
 茶鐺:燒茶的小鍋。
 好名:追求名聲。
 擎燎:高舉著火把。
 列俟岸上:列隊等候在岸上。
 速:這裡作動詞用,催促之意。
 二鼓:二更天。古時將一夜分為五更,二更約為晚上九時至十一時。
 皂隸:衙役。
 趕門:趕忙進城門。
 艤舟:攏船靠岸。
 頮:音會,洗臉。
 往通聲氣:過去打招呼。
 韻友:風雅的朋友。
【譯文】
西湖到了七月半,沒有一樣可看的東西,
只 能看看那些看七月半的人。看七月半的人,可以分成五類來看他們。一類是,坐著樓船,帶著樂師,主人戴著士人的高冠,盛筵擺設在面前,燈火通明,倡優歌妓在 表演,奴僕婢女在奔忙,雜亂的聲音,晃動的燈擾亂了湖面的寧靜,名義上是欣賞月色,卻根本不看月。要看這種人。一類是,有的坐船,也有的坐樓船,或是有名 的歌妓,或是大家閨秀,帶著莢貌的少年男子,笑聲叫聲夾雜在一起,船上的人環坐在平臺上,只顧盼自己周圍,身在月下卻根本不看月。要看看這種人。一類是, 也坐著船,也帶著樂師和歌妓,或是有名的歌妓,或是閒散的僧人,他們慢慢地喝酒,輕輕地唱歌,樂器低聲地吹彈,簫笛聲、歌聲相互配合,這種人也在月下,既 看月,又希望別人看他們欣賞月色的姿態。要看看這種人。一類是,既不坐船,也不坐車,他們衣衫不整,連頭巾也不帶,喝醉了酒,吃飽了飯,吆喝著三五成群, 擠到人叢中,在昭慶:斷橋這些景點上亂呼亂叫,裝假醉,哼唱著無腔無調的曲子,這些人,月色也看,看月的人也看,不看月的人也看,但實際上什麼也不看。要 看看這種人。一類是,坐上罩有薄幔的船,帶著潔淨的茶几,燒茶的火爐,茶水當即煮起,白色的茶具慢慢地傳遞,船上坐的人是好友,或是志趣相投之人,他們邀 請月亮也坐上他們的坐席,有時停船在樹影之下,有時駕船進入裏西湖躲開囂雜的喧鬧,他們欣賞月色,但人們卻看不見他們欣賞月色的姿態,他們也並不注意那些 看月的人。要看看這種人。

杭 州人遊西湖的習慣,是巳時出城,酉時回城,錯開了月色最好的時光,如同避開仇人。這一晚,常常貪求那欣賞月色的名聲,成群結隊地爭看出城,多給門軍賞些酒 錢,轎夫舉著火把,排列在湖岸等著。人一上船,就催促船夫快些趕到斷橋去,好趕上那裏最熱鬧的時候。因此,二更以前,西湖上的人聲、奏樂聲,如開水沸騰, 如房屋撼動,如夢魘時的喊叫,又如喃喃的夢話,如聾人叫喊,又如啞人咿語,大船小船一齊靠岸,什麼景致都看不見,只看見船篙擊打船篙,船幫碰著船幫,人肩 並著肩,臉對著臉而已。過一會兒,遊興盡了,官府擺的賞月筵席散了,差役吆喝著開道,官轎離開了。轎夫呼叫船上的人,用城門要關來嚇唬那些遊人,燈籠火把 像一列列星光,人們一群群簇擁著燈籠火把離開了。原在岸上的人也成群列隊地趕在關城門以前進城,湖上人漸漸稀少,不一會兒就走盡了。
這 時候我們才攏船靠岸。斷橋上的石級才涼下來,我們在上面鋪上席子,招呼客人一同縱情飲酒。這時候月亮如同剛剛磨好的銅鏡,山也重新梳妝,湖也重新洗面,剛 才那些慢慢飲酒、低聲唱曲的人出現了,那些在樹影下停船的人也出來了。我們和這些人打招呼,互相問候,拉著他們同坐一起,飲酒說笑。文雅有趣的朋友來了, 有名的歌妓也到了,酒杯碗筷安放好了,樂聲、歌聲也開始傳出來。月色寒涼皎潔,東方將要發白的時候,客人才各自離開。我們讓船蕩到十裏荷花之中,在船中酣 睡。荷花香氣催我們入睡,做了一個非常愉快的美夢。

【賞析】
這篇散文格調清新,描述生動,文詞優美。西湖七月半是個狂熱的節日,作者所要描述的是遊人,因而,文章一開始就將「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」一句話點出;而以「看月」「不看月」作為全篇主軸,並將西湖的遊客分為五大類加以描述。
「其一,樓船簫鼓,峨冠盛筵,燈火優傒,聲光相亂,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。」這裡所勾勒是達官貴人在月下設筵享樂的情景,「聲光相亂」,生動地描繪出縱情尋歡的場景,正因為他們忘情地宴飲,完全忘記今天設筵的目的,故云:「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。」
第二類人則為「名娃閨秀,攜及童孌,笑啼雜之,環坐露台,左右盼望,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。」這一類人和上一類人有所區別,他們不是在燈紅酒綠中狂歡狂樂,而是在歌伎、男童、閨秀的簇擁下,環坐平台,取笑作樂,所以說「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。」
第三類人「亦船亦聲歌,名伎閑僧,淺吟低唱,弱管輕絲,竹肉相發,亦在月下,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。」
第四種人「不 舟不車,不衫不幘,酒醉飯飽,呼群三五,躋入人叢,昭慶、斷橋,叫呼嘈雜,裝假醉,唱無腔曲,月亦看,看月者亦看,而實無一看者。」這是一批市井小民,這 些人也看月亮,也看賞月的人,也看那些來賞月卻不賞月的人。他們東看西看,混在人群中瞎起鬨,湊熱鬧,到頭來什麼都沒看見。
第五種人「小船輕幌,淨几暖爐,茶鐺旋煮,素瓷靜遞,好友佳人,邀月同坐,或匿影樹下,或逃囂裡湖,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,亦不作意看月者。」這種文人騷客的高雅情致,正是作者所要歌頌的對象。
接 下來,筆鋒一轉,改寫杭州人遊湖熱鬧的情狀:杭州人遊湖「巳出酉歸,避月如仇」卻在這夜「逐隊爭出」為達出城湊熱鬧的目的,不惜「多犒門軍酒錢」、「列俟 岸上」、「速舟子急放斷橋,趕入勝會」,幾句話,把遊客急切的動態描繪地活靈活現;而這一群吵雜湊熱鬧的人歸去之後,真正享受月色的,像作者這一類的人才出現。此時,「月如新磨,山復整妝,湖復 面」,前文中形象毫不存在的月,此時清雅嬌美的露面了,亦在說明只有他們才能領略西湖月夜之美。他們在萬籟俱寂中,縱舟於湖面之上,「酣睡於十里荷花之中,香氣拍人,清夢甚愜」,有言盡而意無窮之妙。

5 則留言:

  1. 首句既云一無可看,為何又要看七月半之人?
    一如老子開宗明義「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」之妙諦。
    最好文末再補一句「臨表涕泣,不知所云。」就更妙了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不是正因「一無可看」,百無聊賴之下也就只好看有人嗎?ʕ •ᴥ•ʔ

    回覆刪除
  3. 一無可看可以有兩種解釋方式
    1.沒有什麼好看的
    2.我想看但是什麼都看不到
    在這裡第二個解釋較好,因為西湖七月半人太多了,作者想要看風景但看不到,只看到滿滿的人,因此後面說只可看七月半之人。

    回覆刪除
  4. 何必理會別人眼光

    回覆刪除
  5. 網路上正在找犒賞酒錢這段呢。因為西湖七月半第二段,寫的是俗人俗態。俗人避月好名、急切爭赴、喧囂吵雜、一哄而散。我就想作者多寫犒賞酒錢這段,應該是要表達急切爭赴的樣子,但找不到明代杭州出城是否會受到守衛刁難的資料,剛好看了您這一段,和我猜想的一致呢。

    回覆刪除